盈通配资 鲁国 周朝姬姓诸侯国,礼仪之邦,历时近八百年_鲁公_孙氏_三桓
鲁国(公元前1043年—公元前255年)盈通配资,周朝诸侯国,姬姓鲁氏,侯爵,首任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鲁公伯禽。
鲁国起初疆域较小,“封土不过百里”,后来陆续吞并了周边的极、项、须句、根牟等小国盈通配资,并夺占了曹、邾、莒、宋等国部分土地,成为“方百里者五”的大国。国力最强时,疆域北至泰山,南达徐淮,东至黄海,西抵山东定陶一带,其统治核心区大多位于今山东济宁境内,亦包括泰安南部宁阳,菏泽东部单县、郓城,临沂平邑等市县。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重要邦国
1、
鲁公伯禽2、
鲁考公3、鲁炀公
4、鲁幽公5、鲁魏公6、鲁厉公
7、鲁献公8、鲁真公9、鲁武公
10、鲁懿公11、鲁废公12、鲁孝公
展开剩余79%13、鲁惠公14、鲁隐公15、鲁桓公盈通配资
16、鲁庄公17、鲁君子斑18、鲁闵公
19、鲁僖公20、鲁文公21、鲁宣公
22、鲁成公23、鲁襄公24、鲁君野
25、鲁昭公26、鲁定公27、鲁哀公
28、鲁悼公29、鲁元公30、鲁穆公
31、鲁共公32、鲁康公33、鲁景公
34、鲁平公35、鲁缗公36、鲁顷公
西周初年,周公辅助周成王灭掉了伙同武庚叛乱的奄国,于是周成王就将奄国的土地封给周公。不过因为周公还要在京城辅佐周成王,于是周公就让自己的长子伯禽担任鲁国的国君。
起初鲁国的领地还比较小,不过在鲁国国君的努力下,陆续吞并了周边的极、项、须句、根牟等小国,并夺占了曹、邾、莒、宋等国部分土地,成为“方百里者五”的大国。
周朝的分封制目的之一便是为了周天子更好地管理周境,因此在分封时,将齐地、鲁地分给了当时最倚重的两位功臣——姜子牙和周公旦。鲁国是周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重要邦国。
鲁桓公、鲁庄公、鲁僖公时期是鲁国最为强盛的时期,一度与
齐国
争夺东方的霸主,鲁僖公更曾领导诸侯抗衡过
楚成王
与
晋文公
。直至战国初期,仍有数个诸侯国向鲁国进贡。
盛德之下易生奸邪,鲁国也曾经发生过旷日持久的三桓之乱。三桓原本是鲁国的贵族,史称季孙氏、孟孙氏、叔孙氏三家。他们通过掌握军权的方式间接瓜分了国家大权。
公元前562年,三家将原本的鲁国军队编制为三军,一家管理一军。但是,三家的管理方式不尽相同,季孙氏将军队中的所有人,无论长幼青壮,全部收入麾下。叔孙氏只把青年和少年留到自己的麾下,将父兄辈的人口仍然交给国君。孟孙氏要求的更少,仅仅只占有青年子弟中的一半,将另一半和父兄辈全部交给国君。所以,在这三家之中,季孙氏的力量最强,势力最大。
二十五年后,三家的势力进一步做大,他们开始染指国家大权。三家将国家军队进一步划分为“四股”,由季孙氏独占两股并且掌握国家大权,其余两家各得一股。
如此一来,国君形同虚设,成为了事实上的傀儡,甚至经济上也要依靠三家的进贡才能勉强维持。公元前517年,忍无可忍的国君鲁昭公联合大臣郈氏和子家氏一起反抗三桓。不过,三桓多年来赢得了许多民心,也笼络了不少的藏匿的流民扩充入了他们队伍中。国军不敌被打败,鲁昭公被迫出走。
公元前468年,鲁哀公想借助于越国的力量驱逐三桓,可惜也以失败告终。等到鲁悼公继位时,鲁国堂堂的公爵竟然如同小侯一样,屈服在季孙氏的淫威之下。鲁哀公、悼公、元公三代都在季孙氏的控制之下,失去了权力。直到鲁穆公时,鲁国的政体才得以恢复。季孙氏拥有的城镇成立了费国,独立了出去,对于鲁国的影响力才逐渐淡去。
值得一提的是,孔子在三桓乱政的时候曾经担任司寇代理国相,任务就是削弱三桓的权力。孔子与三桓之间也有过数次交锋,但是都以失败告终,最后孔子被逐出鲁国,可见三桓力量的强大。
公元前323年盈通配资,鲁景公卒,鲁平公即位,此时正是韩、魏、赵、燕、中山五国相王之年。公元前278年,秦国破楚国首都郢,楚顷王东迁至陈。前261年,楚伐鲁取徐州。前255年,鲁国被楚考烈王所灭,迁顷公于下邑,封鲁君于莒。后七年(前249年)鲁顷公死于柯(今山东东阿),鲁国绝祀。
发布于:天津市实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金斧子配资 瑞达期货生猪产业日报20250428
- 下一篇:没有了